儿童青少年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特点 - 台州市田径协会 - 台州市田径协会

儿童青少年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特点

2022-06-28 16:59

1.按年龄分阶段进行的教学训练

根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主要阶段和我国现行的竞赛年龄组年龄,主要划分为两个组别:

儿童组(7~12岁);

少年组(13~17 岁)。

    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实际情况,所以它又细分为儿童组、少年乙组和少年甲组,并实行分组竞赛制度。

 

2.采用强度小量大的训练方法

 

 

强度小量大的训练法有以下优点:

 

  1. 速度力量素质是渐进性得到提高的,这与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相适应;

  2. 能使儿童少年的骨骼、韧带和关节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 能使儿童少年的心血管系统得到较好锻炼并保证要4~5 年后能显著提高训练强度和量;

  4. 有利于基本技术的掌握;

  5. 使素质与技术得到协调发展,防止两者出现失调现象;

  6. 有利于良好训练习惯的形成。


    强度小量大训练法的基本特点是,以有氧代谢为基础的一般耐力训练,在儿童青少年训练量中占很大的比重。

 

    一般耐力训练是保证儿童青少年身体全面发展、增进健康及适应大运动量训练的必要条件。耐力训练也是保证顺利进行教学与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决定着完成动作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抗疲劳能力的加强与恢复功能的提高。

 

3.建立广泛的运动技能与掌握多种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运动技能是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而掌握运动技术的过程,又能促进运动技能的建立与提高。

    

 

    又由于田径运动各项目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因而在儿童青少年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建立广泛的运动技能和学习、掌握多种运动项目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既是一个挖掘技术潜力的过程,又是扩大运动技能和培养灵敏、协调素质的全过程。因此,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时儿童青少年要学习多种田径运动项目的技术。

 

4.采用适合儿童少年的教学训练方法与运动器材

 

 

    进行儿童青少年的田径教学与训练,要求教练员掌握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手段与方法。练习过程中,模仿练习和专门性练习,这些练习可将所学的重点突出出来,反复多次地进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应采用适合儿童年少年年龄的器材,如以小实心球代替铅球、铁环代替铁饼,以及自制小栏架、竹杆标枪、小跳高架等,都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学习与掌握合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