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8日晚,田协发布了2025年全国路跑工作会议补充通知,对21日的会议议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原定三项议程改到当天下午在无锡马拉松博览会发布,最受关注的2024田协路跑赛事典型案例另行发布。
以往每年的路跑工作会议,有个评奖环节,以前是金银铜牌赛事,去年改为典型案例,对于各赛事主办方,是个可以量化的荣誉。也是行业一年辛苦耕耘后,大家能够享受到的荣耀。
这一另行发布,我估计不会再专门开会了,或许会在某个节点,田协在其平台上发布的。
这种临时变动,肯定有其背景,也从侧面印证了马拉松行业在高度关注下的诸多不确定性。

为时两个小时的会议,很紧凑,也清晰地描绘出接下来国内马拉松的一些新变化和新动向。
我认为最受瞩目的是认证体系的优化,取消田协B类赛事认证,将全国路跑赛事分为田协技术认证和属地技术认证。
增设10公里田协认证类别。这一条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办10K,减少马拉松对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影响,改善中国马拉松赛事结构。
开放田协路跑赛事成绩库。除原有A、B类认证外,符合田协丈量、计时及成绩格式要求且经审核的赛事成绩均可入库。所有有效、规范的入库成绩,均可作为参赛者报名依据。

《路跑赛事管理办法》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管理制度,这次修订结合新情况进行了完善,补充了若干附件。
主要有三点,一是再次明确了只有世界田联标牌赛事才能邀请国际精英运动员参赛;二是根据《世界田联田径竞赛规则》更新了号码布设计、使用标准;三是增加了赛事组委会应配合开展路跑赛事评估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赛事信息数据等。
《路跑赛事分级监管办法》中,从去年底启动了马拉松赛事名录报送及赛前评估工作。目前,经汇总,已形成2025年路跑赛事办赛清单,未纳入清单内的赛事原则上不允许举办。据了解,今年马拉松赛事清单有1100余场。
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省监管单位不得向田协认证赛事组委会收取同类认证服务费用。

《路跑赛事纪律规定》中,增加了对不文明参赛行为的处罚规定。田协和赛事组委会可依法依规对赛事各类相关违规违纪行为给予处罚,以加大整顿规范力度。
像最近赛事中出现的随地小便现象,涉及的是马拉松赛事精神文明建设,今后会从制度上予以重视。主办方要制定赛事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赛前赛中赛后文明引导机制。
承办方要制定《文明参赛承诺书》,在赛前与参赛者单独签订。《办赛指南》中增加精神文明宣传倡议内容,要求在参赛手册中应明确厕所数量和位置配备的条款。
《路跑赛事运营单位管理办法》则补上了一个漏洞,对于联合体运营的,每个运营单位均需满足运营资质要求,且为在田协注册的运营单位。

2025年的赛事,汉马和锡马报名人数已是40万+,兰马也达到了30万+,如今的10万+,已比较常见。大赛事名额,常态是中不了签,中了的是小概率。
长期以来,赛事中签率、名额分配和倒卖等问题,引发了众多跑者的高度关注,也影响了赛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田协制定了《关于加强公路跑赛事参赛名额管理的指导意见》,从九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指导。
公开总体参赛名额。在竞赛规程中明确并公布参赛名额的类别与数量,包括但不限于普通大众选手抽签名额、成绩直通名额、赞助商与合作媒体名额、公益名额以及其他类直通名额等。
保障大众选手名额。大众选手(包括成绩直通)的参赛名额原则上不应低于赛事总参赛规模的80%。

实名管理赞助商名额,监控赞助商名额使用。禁止名额转售,对赞助商名额的流行进行溯源,对违规使用行为进行查处。
公平公正抽签。鼓励有条件的赛事可在抽签后发布赛事报名大数据,公开赛事报名与抽签数据情况。
管控抵制替跑蹭跑,打击倒卖名额的非法行为。对于此类行为,组委会可协同属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查处、依法打击。
警示参赛名额诈骗,加强赛风赛纪教育。在报名须知、参赛告知书等文件中明确违规转让名额的惩戒措施,强化跑者诚信参赛意识。